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运营思维是什么?有哪些值得借鉴

二丰笔记 2022-7-1 21:02 315人围观 产品运营

# 产品运营

运营思维,是指在运营工作中一套指导你一切运营行为的"人脑系统"程序。除了刚才这样一句话定义之外,还有很多内容,我把它总结了六个方向:


运营思维的六大基本准则


1、出发点


运营上的出发点是以用户为出发点,一切要以用户为最核心的需求。


2、优先考虑


优先考虑的肯定是平台利益。这个利益不是单纯收入的现金利益,还有一些当下所拥有的,需要完成的KPI这样的利益。


3、目标


目标是以服务满意度为目标。这个服务包含多个方向: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,目标就是用户的满意度;如果是其他的,比如电商或者B2B企业,那核心是另一端客户的满意度。


4、导向


做任何事情,在创业阶段、中期发展阶段,以及在后期,都要以结果为导向。如果做的事情没有结果,过程完成的再漂亮,意义也并不大。并不是一味去强调结果的重要性,但结果也很重要。


5、原则


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原则。在这个原则上,其实每家公司都会要求把所有事情用最小的成本做到最大的利益化,这样的话就叫四两拨千斤。老板通常比较喜欢这样的运营方式。


6、根本


以业务为根本,就是所做的运营工作不能脱离业务的本质。比如电商产品,可能在运营工作中做了很多和电商有关的终极KPI,但可能是和销售量没有关系的一些事。所以根本是要围绕业务的核心去做。


简单分享下几条运营思维,希望对你有益

图片源自网络


用熟悉概念绑定陌生概念


很多时候,做产品、写文案的都是专业性人才,或者说精英,他们和实际购买、体验产品的人群在认知层面会有很大的沟壑


譬如 VPN,看过外面世界的人都懂,但对一些社会主义的五好青年来说就很难描述了。书面描述为: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,进行加密通讯,但如果想要让更多人理解,我们也可以描述为:在学校大门的旁边再开个小门,专供校领导进出


很多新产品刚上市的时候,由于存在认知盲点,前期推广可能会很困难,例如莱特兄弟刚发明飞机时,之前从未有人见过,那如果要向更多人推广普及该怎么办呢?这时我们就可以绑定一些熟悉的概念来帮助观众理解,例如带能载人的大鸟、不用线牵引的巨型风筝...


这时,观众会感叹原来飞机就是这样的哦,只有理解了才会有后续的付费买单


学会用熟悉的概念绑定陌生概念,让用户快速理解


最大的优势来源于和同行的对比


工作原因,接触过不少线下商铺的营销宣传广告,总结起来就一个字:“吹”,所有的商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吹捧自己的产品


例如按摩洗头说成是泰式洗头,并且还具备降血压、养肾...等功能;纸包鱼说成是整个片区手法最正宗,调料含上百种中药材...好吧,即使宣传的内容都属实,但是这真的有用吗?


在观众看来,整个广告中完全是你在唱独角戏,宣传得再好,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贴金,再即便用户认可了你的宣传内容,但是碍于自身知识所限也无法有效衡量产品的好坏


自卖自夸,观众要么不相信,要不无感觉,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明明揣着优势却讲不清楚的困境呢?


把你的竞争对手放进宣传来,拿它的短处和你的长处相比。例如同样是纸包鱼,你可以说:同行的调料包只含有 7、8 种常规调料,而我们除此之外还包含了 5、60 种中药材


国内最喜欢拿 "友商" 作垫脚石的当属小米手机,每场发布会非要花大篇幅和 OPPO、VIVO 比骁龙最新款处理器,和华为荣耀比白菜价格


拿自己的长处和同行比比,这就是最大的优势


任何广告文案只能有一个核心定位


先不去考虑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,单就文章本身来说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?阅读量、涨粉量、带货量...


不要过高估计了文案的能力,或者说文案人的能力,一篇文案如果能达到上述 3 个目标其一,已绝对成功


所有文案的功能上只能有一个核心


其次,很多营销类文案总是喜欢把自己拥有的一股脑全部展示出来,总认为 "多即是好" ,其实不然,用户远没有你想得那么聪明,况且在这个快节奏的时间极度碎片化时代,"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需要的信息" 才是绝大多数人所想


删繁就简,把产品/服务最核心的卖点以最大的版面展示给大众就行了。例如:王老吉完全也可以打广告说自己铜罐包装健康卫生、添加中药材滋补养生...偏偏只选择了 “解决上火”这一核心点


如果再全部写上其他产品特点有问题吗?没问题,但特点太多会反倒不利于观众记忆,不利于传播,最终变成营销路上地绊脚石


所以,所有营销文案只能有一个核心卖点作为定位


不要把产品的优势当做卖点


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营销误区,很多商家总喜欢用些无用的高科技词汇来标榜自己,并且还乐此不彼


以买净水器为例,淘宝上的绝大多数广告词都喜欢这样写:德国 SARST 等离子净化技术,三重高压灭菌技术...拜托,这样官方、高端的专业性词汇有多少人能看懂


为何不直接告诉消费者:净水前后有害细菌减少 98%,患结石概率降低 90%,每年至少节省水费 900 元...


用户要的不正是能够最终带给他的好处吗?谁会管你究竟是用了什么德国、美国,还是日本的技术


有句很经典的台词:用户要的永远不是直径 5 毫米的钻头,而是直径 5 毫米的孔,背后的隐喻正好对应用户的表面伪需求和隐形真实需求


越来越多的营销课程都会提到提炼产品卖点,这没错,不过我们的卖点更多是从商家角度出发,从产品优势上提炼出来的。即商家认为该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卖点,例如净水器的德国 SARST 等离子净化技术,但往往事与愿违


所以,笔者更建议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,找到能刺激消费者行动的买点,把消费者的买点当做产品的卖点。例如购买净水器的用户不就是图个喝健康水(相比自来水)和省钱(相比桶装水)吗


切记,产品的优势不是卖点,用户的需求才是!



本文来源【九米科技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