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绝味鸭脖广告涉黄:比低俗更可怕的,是对女性的物化

二丰笔记 2022-5-16 19:14 2463人围观 广告投放

# 广告投放

低俗广告,本质是将女性作为性消费对象


一年一度的“双十一”来了。几乎各大品牌都争相打出花样翻新的营销广告。


但是这两天,有一条引来一片骂声的广告就是:绝味鸭脖。


由于不堪入目的画面,被千夫所指:



这些图片透露出了赤裸裸的性暗示,不加遮掩,堂而皇之展现给大众。


这是他们的下限?NO,你的想象力还可以更大胆一点。


就在网友纷纷口诛笔伐的时候,绝味鸭脖官方微信公众号又发布了一篇文章,这次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:



这些低俗不堪的广告虽然引来网友大量吐槽,但也引爆了不少的热度,而绝味鸭脖此前所推送的那些含性暗示的文章,几乎篇篇10万+。


同样,在评论区里,官方的回复也是同样的黄段子风。


然而这些看似充满创意的性联想,却和“吃”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关联,鸭脖和性爱两者,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,强行加戏只剩尴尬。


没有人会看完一张辣眼睛的菊花图,还会充满食欲地去网站下单一盒鸭脖;也不会有人对着和性器官建立起了联系的鸭脖子,还能啃得津津有味,更多的只有反感。


有些人总是分不清“污”和“下流”之间的区别,为了性而性,不过是一场猥琐的流量狂欢。


大家都说这样的广告令人反感、没有下限,在其低俗的背后,本质是将女性作为性消费对象。而这样的广告阅读量如此惊人,反映出来这一现象绝非偶然,而是潜藏的群体意识。


这样的广告固然被大家痛骂,可它博得的关注丝毫不少于收到的骂声。一边是大家痛斥低俗,一边却仍然被商家执着地采用。


为什么?只有一个原因,因为有人喜欢看,因为这样的广告有效果。


这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伤风败俗,也不仅仅营销领域的黔驴技穷,更是因为这样的广告,能够激活潜藏在群体意识中的性消费欲望,确切地说,是将女性作为性消费对象的欲望。


这才是最可怕的。


然而,同样风格的海报并不是绝味原创,最早出现于卫龙辣条的淘宝旗舰店。


这是卫龙精心策划的一次营销事件,假装因为发货失误,而导致黑客买家一怒之下黑了店铺,在首页放上了浓浓的“讨债风”海报,和许多表情包。


这件事一度被称为“恶意营销”。


虽然卫龙道歉并下架了海报,但却因此和暴走漫画结缘,展开了跨界合作。


性暗示的损招,也是卫龙发明的。


于是又一家鸭脖子“精武”迎头赶上。


从物为人,应是人性进化的方向


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7月,奥迪二手车在院线投放的片头广告?



一对新人正在举办一场草坪婚礼,当新郎说出“I do”的时候,新郎妈妈突然出现大喊“稍等”, 只见新郎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伸手就对新娘揪鼻掰耳看牙口,在场众人全部吓呆。



该则广告的不当之处有几:


一是将男性择偶与挑选二手车类比,女性与二手车之间暗中形成了对应关系,既是对女性的物化,也是极大的贬损;


二是不仅将女性放在了被挑选的位置,而且是像挑牲口一样被“检查”,严重侮辱了女性;


三是对丈母娘的妖魔化,将其塑造成强势、不尊重儿媳妇人格尊严、干涉婚姻自由的丑陋形象;


四是宣扬不平等的家庭关系,儿女对婚姻无自主权,需要得到的婆婆“官方认证”才算数。


归纳起来,这包含了对女性的三重侮辱以及对婚姻的亵渎,我们坚决反对。


广告是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,这样的广告得以层层审核过关,足见创作团队及企业性别平等观念的匮乏,以及缺乏对人尤其是女性最起码的尊重。


广告固然需要创新,但任何“创意”的立意和表现手法都不应该侵犯和侮辱任何人及群体的人格尊严,宣扬错误的价值观,这是不允许突破的法律和道德底线,也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。故而,侮辱这些女性的“创意”广告遭到舆论指责,是必然的。


所以,今天的我们,在面对将女性当成性消费品、视女性为物品的现象时就可以站出来,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不管是愤慨的骂声,还是理智地辩驳,都是推动社会文明向前的力量。


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立场,去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,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,去唤醒人性中良知的光芒。


也只有这样,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,物化、污化女性的言论和行为,理应被大众唾弃,擅于此类营销手段的广告主,也应被谴责。


来源/中国妇女报


编辑/崔亚明、李怡



本文来源【云南女声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相关推荐